ESD(静电放电)对策的基本与测试流程
2025-3-28

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,ESD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。静电即便在肉眼不可见的层面也会产生,并且有可能导致半导体器件损坏以及系统误动作。特别是在CASE时代,随着ECU(电子控制单元)和集成电路数量的增加,ESD的影响愈发严重。本文将解说汽车领域ESD对策的重要性,并详细介绍用于安全释放静电的技术和评估手法。
1. 什么是ESD(静电放电)对策
威胁汽车安全与安心的应力多种多样(图1)。其中,作为这些应力因素之一的ESD(Electrostatic Discharge:静电放电),指的是物体或人体上积累的静电突然释放的现象。这种放电即便在肉眼不可见的层面也会发生,并且可能会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损害。譬如,可能会发生半导体器件损坏、电子电路误动作以及数据丢失等问题。特别是在车载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中,ESD的影响更为显著,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ESD对策。
ESD对策旨在“保护设备免受静电影响”,大致分为“抑制静电的产生”和“安全释放静电”这两种方法。本报告主要介绍用于“安全释放静电”的器件。

2. CASE时代所需的ESD对策
2-1. 什么是CASE
CASE是由“Connected(联网)”“Autonomous(自动驾驶)”“Shared(共享)”“Electricity(电动化)”的首字母组合而成的合成词,是一个象征汽车产业技术革新的关键词。这四个要素相互协同,正使汽车的形态发生深刻变化。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从以传统的汽油车和柴油车等内燃机(ICE)为主的时代,向运用更高级电子控制技术的智能移动出行工具转变。
由于这种技术革新,汽车不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,而是成为了一种能够实时处理信息的“数字器件”。特别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化的发展,车辆内部安装了大量先进的电子控制单元(ECU)和集成电路(IC),这些零部件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整体安全性。但是,随着这些电子设备的增加,ESD(静电放电)造成的影响正受到高度重视。
2-2. 为何需要ESD对策
在电动汽车(BEV)和燃料电池汽车(FCEV)等车型中,车辆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完全由电子设备进行管理,因此ESD造成的影响成了更为直接的问题。
譬如,当高电压的ESD作用于IC或ECU时,可能会导致马达控制失灵,在最糟糕的情况下,甚至会面临车辆无法行驶的风险。此外,由于ESD具有瞬时性,还可能引发系统误动作或不稳定动作等问题。而且,ESD还可能影响存储器件,导致车辆数据丢失或误动作。
由此可见,随着CASE带来的技术革新不断推进,ESD对策已成为确保汽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不可或缺的要素。在车载电子设备不断增多的背景下,迫切需要采取对策将ESD的影响降至最低。
3. ESD对策零部件的评估手法
3-1. 主要评估标准(IEC 61000-4-2 / ISO 10605)
为了准确掌握零部件的耐受性和性能,需要进行评估。评估工作依据IEC 61000-4-2和ISO 10605等被认可的标准化的评估手法进行。这些标准不仅针对零部件单体的器件层面进行评估,还会在与实际使用环境更为接近的系统级层面进行评估。
实际评估中,将使用如表1所示的由容量和电阻组合而成的ESD模拟器,并通过接触放电法施加高电压。图2示出了由150pF的容量和330Ω的电阻组合而成的ESD模拟器的电路结构。通过这种方法,确认零部件或系统可耐受的最大电压,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。


3-2. ESD电压阶跃测试与重复施加测试
ESD测试的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。首先,在初始测量阶段,对测试前的各项特性进行测量,然后按照各项测试设定的测试等级施加ESD。
ESD电压阶跃测试和重复施加测试是用于评估ESD耐受性的测试。在ESD电压阶跃测试中,通过将电压分阶段逐步提高,来确定零部件能够耐受的最大电压。
而在重复寿命测试中,多次施加相同电压,以此评估零部件的老化和耐久性,并可掌握从哪个电压级开始出现故障。
通过结合这些测试,可以确认零部件在实际使用环境下受ESD影响的程度,并据此探讨最佳的对策。

3-3. 利用可视化摄像头观察放电现象
本次使用的ESD可视化摄像头是由株式会社BlueVision生产的BV-C2950。其规格概要如表2所示。使用这台ESD可视化摄像头,可以实时可视化放电现象。该摄像头具备捕捉近紫外线的功能,因此能够记录下通常肉眼无法看到的端子间放电等现象。此外,它还能捕捉到低电压下的放电情况,是准确掌握故障位置和发生时间的有效工具。由于能够精准确定放电发生的具体位置和时间,因此它在故障原因分析和设计改善方面是非常实用的工具。

4. 测试结果与分析
4-1. 测试对象
在本报告中,系以作为车载设备ESD对策零部件的MLCC(Multi-Layer Ceramic Capacitor:多层陶瓷电容器)和MLCV(Multi-Layer Ceramic Varistor:多层陶瓷压敏电阻器)为对象,利用图2所示结构的ESD模拟器实施ESD测试,并进行这些零部件的性能评估。MLCC在车载设备中一直被用作ESD对策零部件,而MLCV由于在确保SI(Signal Integrity:信号完整性)方面表现出色,近年来已开始在CAN(Controller Area Network:控制器局域网)等车载接口中得到了应用。二者均为陶瓷叠层电子零部件。
4-2. MLCC的特性变化
图4是从放电异常和特性异常(静电容量变化率和短路故障)的角度出发,将针对ESD的耐受水平以安全区域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呈现的图表。当施加8kV以上的ESD时,MLCC的特性出现显著变化。在高电压测试中,端子间或内部更容易发生放电现象,尤其是小容量或小型电容器,其耐受性呈下降趋势。此外,当反复施加ESD时,确认到电容器内部发生短路故障并且漏电流增加。

(ΔC为ESD测试前后静电容量的差值)
4-3. MLCV的高耐受性及无放电优势
图5为MLCV抑制电压的比较结果。MLCV在高达30kV的电压下未出现端子间放电或故障,表明其对ESD具有非常高的耐受性。因此,即便处于受高电压影响的环境中,MLCV也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。此外,由于其抑制电压能维持在较低水平,因而可以将对电路的影响降至最低。综上所述,MLCV兼具高ESD耐受性和稳定的抑制电压,最适合用来保护车载电子设备。

5. 总结
ESD是给车载电子设备带来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。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的普及,ESD对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。本文介绍了基于IEC 61000-4-2 / ISO 10605标准的ESD测试流程,以及利用ESD可视化摄像头观察放电现象的相关信息。
在下一篇文章中,我们将对单独使用MLCV的ESD对策,以及与MLCC的并联结构带来的噪声抑制效果等最佳电路结构进行介绍。